Warning: include(../menu/menu.php) [function.include]: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C:\AppServ\www\info\report.php on line 1

Warning: include() [function.include]: Failed opening '../menu/menu.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C:\php5\pear') in C:\AppServ\www\info\report.php on line 1

靈糧堂怡文中學
2003-2004
週年校務報告

本校去年的主要關注項目為:

·          加強同工對基督教教育願景作溝通,尋求共識。

·          建立安全、有秩序、彼此接納、互相尊重的校園環境。

·          建立學生對學習的自信、興趣和能力。重點提升學生在兩文三語和數學方面的能力,以及培養他們有思考、閱讀和學習的習慣。

·          建立有成本效益的財政和人事管理模式。

·          發展一條龍中、小學之合作模式。

 

根據上述關注項目的性質來分類,有關的工作主要為三方面:(1)學術工作、(2)培育工作和(3)行政管理工作。

 

一. 學術工作:

·          由於入學的學生普遍學術基礎薄弱,缺乏學習動機,以及自我形象偏低,加上學習方面的能力差異頗大,校方於是在中、英、數三科採用兩班分三組上課的策略,以小班教學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學習中、英和數三科。此外,校方還把學年分成五個學段,以便把課程細分成較容易掌握的部份,並要求各科為每學段的學習訂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務求“教與學”更有方向。除每學段的總結性評估外,校方還推行多元化和“以目標為本”的持續評核方法,例如“表現評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藉以持續向學生就其學術表現及學習態度作出回饋。校方還設多元化的學術獎項來鼓勵學術表現和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在每學段評核和學年完結後,校方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拔尖、保底的安排,以進一步提升學生。

·          為配合終身持續學習的需要,學校致力推動學生閱讀,除早讀及廣泛閱讀計劃外,校方還推行閱讀導師制,每位老師均須負責帶領10位學生閱讀及每天填寫閱讀檔案。

·          在進行學校表現評估問卷調查並分析學生的學業成績後,發現學生經過一年之後,普遍對閱讀的興趣,以及在學業方面的表現、信心和興趣均有明顯的進步。

 

二. 培育工作:

·          由於年青一代普遍較為自我,欠缺溝通和待人處事應有的技巧和態度,因此,他們在自律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兩方面常常出現問題,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情緒、人際關係和學習生活。

·          校方於去年與學生一起通過以“互助互勵、奮發向上”作為「怡中精神」,為校風的發展訂定方向。校方亦於下半學年樹立 “懂得學習、學會做人”的標語,進一步說明校方培育工作的方向。並提出“賢慧教育”作為學生培育工作之理念架構,指出老師須信任尊重學生,相信他們是可教導的,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他們,並須多從學生的立場設想,務求他們的自尊自我觀得以建立。

·          校方亦於去年成立了“校園生活組”,負責統籌培育學生之工作,以整體學生的成長需要作優先考慮,透過學生行為指導的工作和課外活動的工作來培養整體學生過積極、健康的校園生活。在處理學生的違規行為時,校園生活組採用“訓、輔合一”之理念,強調引導學生自省、面對問題和承擔責任;並強調老師在處理問題時,緊記實踐“信、望、愛”的精神,以溫和的手法來處理學生的問題,多接納學生,多聆聽學生的心聲,給予學生足夠自白的機會,並留意自己的情緒,避免因個人情緒而影響判斷,傷害學生的自尊。為免標籤學生和減少學生對學校的負面情緒,校園生活組沒有採用記缺點或大過的制度,選擇利用“學生檔案”紀錄學生的違規行為,以便各方面跟進學生的行為。

·          在分析學校表現評估問卷及各類型學生行為的記錄後,學生普遍認為學校是一處重視紀律和強調德育的地方,亦接納“互助互勵、奮發向上”和“懂得學習、學會做人”等精神作為引導學生行為之綱領。他們清楚學校對學生紀律之要求,就學校之獎懲制度亦予以肯定。他們認為學校是一處安全之地方,沒有被同學欺凌之壓力;此外,萬一受到同學欺負,他們亦願意找校方幫忙。此外,學生對學校頗有歸屬感,學生朋輩間的友誼和師生間之關係皆十分良好。由此看來,學校的培育工作大致在“愛”與“責”之間取得平衡。加上大部份被界定為“有偏差行為”的學生中,大部份都有明顯改善,這顯示校園生活組的工作相當有效。

 

三. 行政管理工作:

·          由於一條龍學校教育是一個嶄新嘗試,加上東涌是一個新市填,當中有不少的學生來港的日子只有幾年,因此,校方會採取一個較簡單的行政架構和管理策略,一方面為同工創造空間發展,另一方面爭取時間了解學生及東涌社區的情況,以便發展一個較成熟的管理架構和策略來應付未來的發展需要。

·          為配合學校的發展須要,校方去年成立了三部之中層管理架構:學務行政組、教與學組、校園生活組,負責開展開校首年的工作,為學校的未來發展作初步分工。

·          學校表現評估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員工在工作方面頗有滿足感,同工之間的關係良好,並對學校領導和管理亦抱有十分正面的評價,加上學生在學業表現方面有一定的進步,顯示學校正步向高效能的學校模式發展。

·          在一條龍學校教育的發展方面,中、小學已共同訂定未來的發展目標,並獲得校董會通過。

·          在校本管理方面,校方與校董會已建立了緊密的合作模式,校長除了出席一年四次之校董會會議和每月須向負責監察學校財務的校董遞交月報外,校長還須出席校董會核下負責監察學術發展、校園福音事工、學生助學金之委員會,以及辦學團體之教育部會議。

 

在評估學校的表現後,校方認為學校在下列幾方面有待改進:

1.          校方應引入多元化評核模式,以便更全面評核學生的學能。

2.          各科應尋找準確量度學生學業能力之方法(校內和校外),以便校方了解本校學生的學能,以及他們在學業方面之進展。例如:

         學科測驗 (Attainment Test)

         國際性評核e.g. TIMSS, PISA

3.          由於中一學生經過一年後,在學習方面的興趣與自信已有明顯的進步,校方應加強來年中二級的學術發展,以裝備他們升讀高中。

4.          由於開校首年之學生人數不多,因此,校方較容易推行學生培育之工作。然而,學生人數會逐年倍增,因此,學校有需要加強同工間之溝通、鼓勵同工參與決策和培訓員工之工作,以承接上一年之優勢和進一步發展培育工作。

5.          校方須加強教育同工明白 “賢慧教育”理念,作為培育學生之理念基礎,並須不時檢討有關理念之落實。

6.          多讓學生、家長和校外人士參與發展學生之培育工作。

7.          開放更多的正式溝通和決策的渠道,以進一步鼓勵同工給予意見和參與重大決定。

8.          校方須改善分工及清楚界定同工之工作範圍和職責。

9.          完善管理架構,以應付學生及老師人數倍增的挑戰。

 

第一章

背景

 

一. 願景:

透過基督教全人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並透過優質教育改革措施,在一條龍學習生活中,扶助學生愉快成長、培養健全人格,教導學生成為充滿生命力、具創意及自學能力的一群,將來可以面對挑戰樂於學習,並為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承擔,達至榮神益人的目標。

 

二. 使命:

按照聖經真理並發揮專業的精神來教導每位學生,並提供一個優良和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透過豐富的學校生活,發展個人潛能、學會不斷進取和終生學習,在靈、德、智、體、群、美等方面作均衡發展,達至全人教育的目的,貫徹榮神益人的使命。

 

三. 關注項目:

·            加強同工對基督教教育願景作溝通,尋求共識。

·            建立安全、有秩序、彼此接納、互相尊重的校園環境。

·            建立學生對學習的自信、興趣和能力。重點提升學生在兩文三語和數學方面的能力,以及培養他們有思考、閱讀和學習的習慣。

·            建立有成本效益的財政和人事管理模式。

·            發展一條龍中、小學之合作模式。

 

四. 辦學團體背景:

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香港靈糧堂

 

五. 創校年份:

2002

 

六. 班級結構:

只設中一級四班,每班40人。

 

七. 學生人數:

160人。主要來自

·          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49人)

·          救世軍林拔中小學(29人)

·          保安商會溫浩根小學(22人)

·          靈糧堂秀德小學(19人)

·          其他學校(41人)


八. 學生性別比例:

姓別

百分

49.4%

50.6%

 

九. 學業能力組別:

學業能力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百分比

13%

67%

20%

 

十. 教師人數及學歷:

最高學歷

教師文憑

學士*

碩士

博士

人數

1

9

4

1

                *其中兩名是教學助理

 

十一.        開設科目:

中文科(以普通話作授課語言)、英文科、數學科、綜合科學科、社會科、中史科、電腦科、科技與設計科、美術與設計科、體育科、基督教教育科

 

十二.        課外活動及聯課活動:

本年度為學生而設的課外活動共有二十二個組別,分別由本校老師(12組)、社工(2組)、聘請校外導師(4組)負責或與靈糧堂秀德合辦(6組):

·          藝術活動:

手工藝組、非洲鼓班、合唱團、HIP HOP 舞班、、結他班、流行鼓班、琵琶班、古箏班

·          體育活動:

籃球班、排球隊、足球隊、國術班、體操班、跆拳班

·          學術活動:

英語休閒閣、辯論小組、普通話朗誦組、數學興趣小組、資訊科技組

·          興趣小組:

淡水生態興趣小組、棋藝、校園綠化組

·          義工服務:

義工組、成長的天空計劃

 

第二章

學術工作及評估報告

甲部:學術工作

        由於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學術基礎薄弱,並欠缺學習的動機。因此,校方採取了以下的措施來幫助學生在學業方面儘快提升自己:

 

1.          校曆設計:

全學年分為五學段,扣除假期及特別的上學日外,每學段約有三十個教學日。每學段完結前設“鞏固學習日”一天、“評核試”兩天和“保底教學”一天。此舉有助各科把課程分割為幾個較細小的部份,以便學生更容易掌握課程的內容,亦有助老師和家長及早發現學生的問題並進行補救的工作。

 

2.          課程政策:

為解決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校方採取了“自行剪裁課程”、“按能力分組小班教學”、“拔尖和保底”、“持續和總結性評估”、“多元化評估模式”、“以目標為本評核”等措施。詳情如下:

             i.                各科會自行編制教材,減少倚賴教科書作教材,作為處理學生學習能力差異之措施。

           ii.                拔尖保底措施:

           a.                校方於中、英、數三科按學生的能力進行“兩班拆三組”上課,作為“小班教學”、“減少學生之學習能力差異”和“在教學上進行拔尖和保底”的措施。

          b.                中、英、數三科須於每學段評估後,安排尚未達標的同學出席“保底”教學活動,以幫助有關同學達標。 

           c.                校方於學年完結前為學生安排“拔尖”和“保底”之課程,以進一步提升學生之學習動機及學業表現。

          d.                學年結束後,校方為仍未達標的學生提供為期兩星期之延伸課程,以小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中、英和數三科之學習活動。

          iii.                評估政策:

           a.                各科須為每學段的教學訂定明確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和態度範疇的學習目標,然後就教學目標持續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並於每學段完結後向家長發成績表以反映有關之結果。

          b.                學生須於每學段完結後參與統一測驗,作為總結性評估,所得之分數會紀錄在每學段之成績表上。

           c.                為了更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校方於SARS事件復課後,在中、英兩科推行“表現評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並在修訂之校曆內加入兩天“語文藝術日”,以便老師嘗試用多元化之形式進行學生的表現評估。

3.          閱讀政策: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以應付終身持續學習的需要,校方於去年進行了下列的工作:

             i.                成立圖書館,積極購置圖書。

           ii.                推行中、英文科之廣泛閱讀計劃,以配合學生的語文學習。

          iii.                以學校名義於公立圖書館借書回校,供學生借閱。

         iv.                “非典型肺炎事件”期間,每週設三天“早讀課”,並推行“閱讀導師制”,每十位學生由一位教職員帶領閱讀,學生須於閱讀後填寫“閱讀檔案”(Reading Porfolio),以便紀錄其閱讀心得,及提升其寫作能力。

           v.                校方要求學生於暑期繼續閱讀,並填寫“閱讀檔案”,作為暑期家課。每位“閱讀導師”會於暑期約見有關學生,彼此交流閱讀心得。

4.          學業及非學業表現:

為建立學習上之成功感,校方於每學段設立多種學術獎項,以肯定學生的努力及成果,獎項包括:

             i.                與總結性評估有關之獎項(各學段頒發):

- 學科進步獎

- 評核試學科成績全級名次獎

- 評核試全班總成積名次獎

- 評核試全級總成積名次獎

ii.        與持續評估有關之獎項(各學段頒發):

- 學科甲級品學優異獎(學業成績、學習態度)

得獎的學生須於該學段在有關科目的持續評核中,在成績和學習態度方面均表現優良。

- 學科乙級品學優異獎(學習態度)

得獎的學生須於該學段在有關科目的持續評核中,成績合格,並在學習態度方面有優良的表現。

- 學科乙級品學優異獎(學業成績)

得獎的學生須於該學段在有關科目的持續評核中,學習態度合格,並在學業成績方面有優良的表現。

 


乙部:學術表現

        由於學生入學時的學術基礎薄弱,加上他們的學習問題主要源於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和態度,因此,除了他們的學業表現外,校方亦希望了解他們經過一年的學校生活後,在學習的自信和態度方面發生的轉變。有關評估方法如下:

 

一.評估目標:

了解學生在學業成績、學習情意和態度上之表現。

 

二.評估方法:

1.          數據分析 (Data analysis)

分析學生之校內成績:

         五學段持續評核之表現

         五學段總結性評估之表現

2.          觀感評估 (Perception analysis)

         老師就學生之學業表現評估

         學生就自己之學業表現評估

 

丙.評估對象;

全體師生

 

丁.評估結果:

 

1.          學校表現評估教師問卷(乙部)調查結果:

 

問題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

經過這一年,我認為學生在學業方面有進步:

 

 

 

 

a. 成績方面

28.6

64.3

7.1

0

b. 自信方面

50.0

50.0

0.0

0.0

c. 學習興趣方面

21.4

71.4

7.1

0.0

經過這一年,我認為學生較以前更有閱讀興趣。

7.1

92.9

0.0

0.0

        備註:發出不記名問題予15位老師(包括教學助理),收回問卷14份。


2.          學校表現評估學生問卷(乙部)調查結果:

 

問題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

經過這一年,我較以前更有信心學習。

16.5

58.3

21.2

4.0

經過這一年,我對學習更感興趣。

13.9

55.0

26.5

4.6

經過這一年,我對閱讀更感興趣。

21.9

45.0

27.8

5.3

        備註:收回問卷151份,佔全體學生95.6%

 

3.          校內成績之分析:

 

           a.                持續性評核 (continuous assessment):

 

 

學段

四、五#

A-B

A-C^

A-B

A-C

A-B

A-C

A-B

A-C

 

英文

57%

90%

32%

71%

62%

92%

18%

40%

53%

88%

43%

79%

46%

90%

20%

60%

32%

62%

35%

66%

47%

86%

16%

58%

30%

65%

30%

63%

38%

81%

 

中文

33%

57%

45%

87%

11%

48%

16%

56%

44%

78%

34%

86%

33%

86%

59%

91%

19%

48%

52%

83%

43%

69%

50%

87%

21%

47%

20%

85%

39%

86%

27%

87%

 

 

數學

目標一

40%

87%

43%

86%

54%

84%

69%

94%

目標二

56%

92%

76%

97%

44%

75%

40%

81%

目標三

48%

88%

61%

89%

63%

82%

60%

94%

目標四

55%

91%

53%

83%

40%

72%

47%

79%

目標五

44%

84%

59%

83%

42%

71%

61%

78%

#  因應SARS事件,校方把第四和第五學段合併。

^  “A” 表示“優良進取”;“B” 表示“基礎穩健”;“C” 表示“穩達水平”。C等以上表示合格。


          b.                總結性評核 (summative assessment)

 

 

各學段總結性評核分數結果之眾數(Mode)

四、五#

英文

60-69

70-79

70-79

70-79

中文

80-89

60-69

60-69

60-69, 70-79

數學

50-59, 70-79

80-89

80-89

50-59

#  因應SARS事件,校方把第四和第五學段合併。

 

 

各學段總結性評核結果

四、五#

    分數
科目

³ 50

³ 80

³ 50

³ 80

³ 50

³ 80

³ 50

³ 80

英文

98.1%

23.9%

95.0%

32.7%

86.1%

22.8%

96.8%

14.1%

中文

98.7%

73.6%

91.8%

0.0%

88.6%

12.7%

89.7%

25.0%

數學

84.2%

23.9%

84.9%

40.9%

77.2%

28.5%

68.9%

21.8%

#  因應SARS事件,校方把第四和第五學段合併。

 

           c.                表現評核 (performance assessment)

除請病假之同學外,所有學生均有出席於“語文藝術日舉行之英語及普通話戲劇表演。

 

          d.                得獎人數:

 

各學段得獎者人次或人數

四、五#

 

人數

人次

人數

人次

人數

人次

人數

人次

總結性評估

17

29

16

28

18

27

18

27

持續評估:

 

 

 

 

 

 

 

 

甲等品學優異獎*

1

1

6

7

0

0

11

11

乙等品學優異獎@

15

16

19

24

12

14

15

15

學科進步獎

-

-

47

56

-

-

41

46

       於學習態度及表現持續有優異之表現      

@ 於學習態度或表現持續有優異之表現

 

戊.評估結果分析:

1.          根據老師的評估,分別有92.9%100%92.8%老師認為(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整體學生在學業方面的成績、自信和興趣皆有進步;根據學生自評,分別有74.8%68.9%學生認為(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自己在學業方面的自信和興趣皆有進步。這表示整體學生在學習態度上較以往正面。

 

2.          分析學生在持續評核中,中、英、數三科之表現,整體學生在全年各個學習目標上取得C等或以上的平均百分比為73.8%(中文)、72.7%(英文)和84.5%(數學)。在總結性評估方面,整體學生在中、英、數三科五段評核試中取得50分或以上之平均百分率為92.2%(中文)、94.0%(英文)和78.8%(數學)。由此可見,大部份學生能達到學校所訂定之標準。

 

己.建議:

10.      校方應引入多元化評核模式,以便更全面評核學生的學能,如:

         表現評估 (Performance Assessment)

         學習檔案(Portfolio)分析

 

11.      各科應尋找準確量度學生學業能力之方法(校內和校外),以便校方了解本校學生的學能,以及他們在學業方面之進展。例如:

         學科測驗 (Attainment Test)

         國際性評核e.g. TIMSS, PISA

 

12.      由於中一學生經過一年後,在學習方面的興趣與自信已有明顯的進步,校方應加強來年中二級的學術發展,以裝備他們升讀高中。

 

第三章

培育工作及評估報告

 甲部:培育工作:

        由於年青一代普遍較為自我,欠缺溝通和待人處事的技巧,因此,他們在自律和人與之間的相處常出現問題,大大影響他們的情緒、人際關係和學習生活。為此,校方致力建立富安全感、歸屬感、自尊感的校園氣氛,務求幫助每位學生提升其“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並在社交方面和學術兩方面學習自我實踐。有關的工作詳情如下:

 

1.          提升校園生活質素:

a.           本校於去年成立「校園生活組」,負責統籌培育學生之工作,以整體學生的成長需要作優先考慮,教導他們如何過積極、健康的校園生活。避免過份集中精力處理小數有問題的學生而忽略整體學生之需要。

b.          校方已與學生一起通過以“互助互勵、奮發向上”作為「怡中精神」,為校風的發展訂定方向。校方亦於下半學年樹立 “懂得學習、學會做人”的標語,進一步說明校方培育工作的方向。

c.           校方積極建設校園,創造不同的空間與同學相聚(如公園坐椅、食物部坐椅),以促進同學間的友誼;此外,校方亦積極開放校園設施,如電腦室、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設備、足球遊戲機、鼓室等,以鼓勵學生留校使用。

d.          校園生活組推出了不同類型的校園服務活動,讓學生透過服務,培養服務和合作精神,建立他們對學校之歸屬感。其中的項目包括:班際清潔比賽、校園清潔比賽、標語設計比賽、校園服務隊、舞台影音工作、圖書助理工作等。

e.           為提升學生的服務態度,校園生活組曾推出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包括劇場訓練、領袖培訓、禮貌課程等。

f.            校方積極策劃不同類型的學習經歷,其中包括“中一新生樂學日”、開課週、週會活動、午間點唱、家長晚會表演、“成長的天空計劃”、義工服務等,以推行預防性及發展性的工作,建立學生的自我形象、責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團隊精神及對學校的歸屬感。

g.           為擴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配合全方位學習,校方曾三次安排全校同學外出活動,帶領同學走出東涌。其中包括:參觀海洋公園、西貢蕉坑自然教育中心、香港歷史博物館。此外,校方亦經常以小組形式安排學生出外進行活動,例如:舞台劇欣賞、耕種活動、淡水生態探索活動、佈道會、福音營、非洲鼓表演、足球比賽、義工服務、遠足活動、英語訪問、賣旗籌款、購書活動、田徑比賽、領袖訓練營、“成長的天空計劃”等。

h.           為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校方曾安排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例如:Hip Hop 舞班、足球班、結他班、琵琶班、非洲鼓班、合唱團、淡水生態興趣小組、資訊科技組、排球隊、手工藝組、校園綠化小組、義工組、英語休閒閣、體操班、古箏組、國術組、棋藝組、禮儀班、籃球班、Band鼓班、數學興趣小組、普通話朗讀小組、各服務小組等。

 

2.          訓育和輔導:

a.           校方提出“賢慧教育”作為學生培育工作之理念架構,指出老師須信任尊重學生,相信他們是可教導的,以樂觀的態度對待他們,並須多從學生的立場設想,務求他們的自尊自我觀得以建立。

b.          在處理學生的違規行為時,校園生活組採用“訓、輔合一”之理念,強調引導學生自省、面對問題和承擔責任。其中的措施包括:

·              著有關學生填寫學生違規紀錄表,以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行為和進行反思。

·              行為表現未如理想的同學須出席暑期延伸課程,以改進待人處事的態度。

·              出席由校長帶領之復和會議,向受害的同學及其家長作交代。

·              透過填寫“學生課堂表現紀錄”來持續跟進自己的行為表現,加強自我反思來改進行為。

·              參加專為他們開設的小組活動來改善其社交技巧。

·              參加校園服務,以加強他們對改過自身的經歷。

c.           校方強調老師須活出“信、望、愛”的精神,以溫和的手法來處理學生的問題,多接納學生,多聆聽學生的心聲,給予學生足夠自白的機會。此外,校方還提醒老師在處理問題時,須留意自己的情緒,避免因個人情緒而影響判斷,傷害學生的自尊。

d.          為免標籤學生和減少學生對學校的負面情緒,校園生活組沒有採用記缺點或大過的制度,選擇利用“學生檔案”紀錄學生的違規行為,以便各方面跟進學生的行為。

e.           校園生活組與社工已建立緊密之工作關係,並共同制定學生個案轉介的程序,以便學生的問題得以儘快解決。

f.            為加強在班的層面支援學生,校方於去年實施雙班主任制度。

 

3.          與家長和社區之聯繫:

a.           本校去年參與由教育統籌局和社會福利署合辦之“成長的天空”計劃,以協助邊緣之中一學生及其家長,成效顯著。

b.          校方已與警方建立緊密聯繫,警民關係組曾多次探訪學校,與學生接觸,舉辦講座,以加強學生對青少年犯罪問題的認識及警覺性、並加強防止黑社會滲入學校之防線。此外,警民關係組亦開始與本校洽談各類型的協作活動,以發展更緊密之合作。

c.           校方已與“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建立緊密聯繫,並進行各類型合作項目,以便全方位支援學生及其家長。其中的項目包括:家長、教師講座及工作坊、小組活動、義工服務、歷奇活動等。

d.          校長曾與不少家長透過電話聯絡,就學生在校內及校外的行為表現進行溝通,以加強家校合作來教導學生。

e.           本校已開展學生團契工作,在推行學生福音工作之餘,亦讓東涌靈糧堂的同工有機會接觸學生。


乙部:培育工作表現報告

        由於安全的學校環境和歸屬感是培育自尊感和自我實踐的必需條件,因此,在開校的第一年,校方希望了解: (1) 學校是否一處有秩序和安全的地方?(2) 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是否相處融洽?(3) 學生對學校是否有歸屬感?評估工作的詳情如下:

一. 評估目標:

1.          了解學生之紀律表現。

2.          了解學生對學校之歸屬感。

3.          了解學生之朋輩關係。

4.          了解師生間之關係。

二. 評估方法:

1.          觀感評估(Perception Analysis

2.          校園生活組檔案分析

三. 評估對象:

全體師生

 

四. 評估結果:

1.          學校表現評估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問題

學生回應(%)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問卷甲部:

 

 

 

 

學校重視培養我們的品德。

0.7

5.3

55.0

31.1

我清楚學校對學生紀律的要求。

2.0

5.3

62.9

19.9

學校的獎罰制度合理。

4.6

11.3

43.7

22.5

學生行為良好。

6.6

27.2

39.7

7.3

問卷乙部:

 

 

 

 

我覺得學校是一處安全的地方。

0.7

17.1

65.8

16.4

沒有感到被同學欺負的壓力。

5.2

17.6

56.9

20.3

如果不幸被同學欺負,我願意找校方(校長或老師)幫助自己。

2.6

19.1

61.8

16.4

我在校內找到好朋友。

1.3

13.2

50.0

35.5

我願意放學後留在校園與同學一起。

5.3

16.4

49.3

28.9

我願意使用校園的設施。

2.6

9.9

55.9

30.9

我喜歡與本校老師相處。

2.6

15.1

60.5

21.7

我認同“互助互勵、奮發向上”以及“懂得學習、學會做人”的精神。

0.7

7.3

65.6

26.5

#全校中一級共159人,收回問卷151份。

 

2.          學校表現評估教師問卷調查結果:

問題

教師回應(%)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問卷甲部:

 

 

 

 

學生行為良好。

0.0

7.1

92.9

0.0

學生之間關係良好。

0.0

7.1

85.7

7.1

我清楚學校對學生紀律之要求。

0.0

28.6

42.9

28.6

學校對學生的獎罰制度合理。

0.0

7.1

64.3

28.6

問卷乙部:

 

 

 

 

經過這一年,我認為學生的行為有改善。

0.0

0.0

64.3

35.7

我喜歡與怡中的學生相處。

0.0

0.0

35.7

64.3

我能夠從工作中找到滿足感。

0.0

0.0

57.1

42.9

#學校教職員(連教學助理)人數共15人,收回問卷14份。

 

3.          校園生活檔案分析:

表一:被界定為有偏差行為之個案分析:

 

數目

有明顯進步的學生

數目

百分比(%)

界定為有偏差行為之學生

50

38

76

        備註:所指有偏差行為之學生包括:

1.        經班主任建議必須參加暑期延伸課程(行為改進部份)之同學;

2.        有嚴重違規紀錄之學生,例如:偷竊、欺凌同學、有不雅行為等;

3.        經常離群、不懂與人相處之學生;

4.        須簽署“課堂表現評估”之學生。

 

表二:中途退學之學生數目

 

數目

學生總數

退學率(%)

於學年中退學之學生

2

160

1.25%

 

表三:學生遲到紀錄分析

 

0次

1-3次

4-5

6-10次

11次或以上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學生遲到紀錄

52

32.9

51

35.4

15

9.5

24

15.2

11

7.0

 

表四:積極參與服務之學生數目

 

數目

百分比(%)

積極參與服務之學生

24

15%

 

五. 評估結果分析:

1. 大部份學生清楚校方對學生在紀律方面的要求(82.8%),同意學校的獎罰制度合理(66.2%)。

2. 大部份同學認為學校十分重視培養他們的品德(86.1%),亦認同學校提倡之“互助互勵、奮發向上”和“懂得學習、學會做人”的精神(92.2%)。

3. 大部份同學同意學校是一處安全的地方(82.2%),上學時並沒有感到被同學欺負的壓力(77.2%)。他們亦表示如果自己不幸被同學欺負,他們願意找校方(校長或老師)幫助自己(78.2%)。

4. 綜合(1)、(2)、(3)三點,學生普遍認為學校是一處重視紀律和強調德育的地方,亦接納“互助互勵、奮發向上”和“懂得學習、學會做人”等精神作為引導學生行為之綱領。他們清楚學校對學生紀律之要求,就學校之獎懲制度亦予以肯定。他們認為學校是一處安全之地方,沒有被同學欺凌之壓力;此外,萬一受到同學欺負,他們亦願意找校方幫忙。

5. 大部份學生表示自己在校內能找到好朋友(85.5%),大部份老師亦同意學生之間關係良好(92.8%),同學願意放學後留在校園與同學一起(78.2%),並樂意使用校園的設施(86.8%)。此外,大部份同學(82.2%)和老師(100%)均表示喜歡與對方相處。由此可見,學生對學校頗有歸屬感,學生朋輩間的友誼和師生間之關係皆十分良好。

6. 整體而言,老師(100%)認為學生在行為方面有進步。雖然只有半數學生(47%)認為整體學生行為良好,然而,大部份老師(92.9%)認為學生的行為良好。有關結果顯示老師對學生有十分正面之看法,加上老師清楚學校對學生紀律之要求(71.5%),並認同學校對學生的獎罰制度(92.9%),因此,本校管理學生的理念大致在“愛”與“責”之間取得平衡。在160名學生中,有50位被界定為“有偏差行為”,當中有明顯改善的有38人(76%),這顯示校園生活組的工作相當有效。

7. 在守時方面的表現,只有三分一學生(32.9%)全年沒有遲到紀錄,而全年遲到13次的同學佔35.4%,換言之,有31.7%之同學極不守時,學生的守時觀念實在有待改進。

8. 15%學生積極參與服務學校。對一所新校來說,這已是一個不錯的數字。然而,研究發現,要推動改革,一所約有一百人之機構,需要約25%的人願意額外付出,有關的改革才可有成效。

 

六. 建議:

1.           由於開校首年之學生人數不多,因此,校方較容易推行學生培育之工作。然而,學生人數會逐年倍增,因此,學校有需要加強同工間之溝通、鼓勵同工參與決策和培訓員工之工作,以承接上一年之優勢和進一步發展培育工作。

2.           校方須加強教育同工明白 “賢慧教育”理念,作為培育學生之理念基礎,並須不時檢討有關理念之落實。

3.           多讓學生、家長和校外人士參與發展學生之培育工作。

第四章

管理工作及評估報告

 

甲部:管理工作

        在新校發展初期,學校須面對的困難相當大。一方面須要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並需要建立老師同心協力落實“學校基督化”和“學校專業化”兩大目標,另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學校的行政工作。因此,校方採取了一個較簡單的行政架構和管理策略,為老師創造空間之餘,同時爭取時間認識我們的學生,從而發展一個較成熟的模式。有關的首年的行政管理工作詳情如下:

 

1.          成立三部之中層管理架構:學務行政組、教與學組、校園生活組,負責開展開校首年的工作,為學校的未來發展作初步分工。

2.          成立由校長、中層管理組別負責人組成之“危機處理小組”,以處理突發事故。

3.          推行了學校表現評估措施,評估的目標包括員工的工作滿足感、員工對學校之領導和管理之意見,具體的措施包括:

4.          進行教職員問卷調查。

5.          舉行家長日和家長晚會,以收集家長的意見。

6.          設立校長熱線,歡迎家長對學校隨時表達意見。

7.          校方與校董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模式,校長除了出席一年四次之校董會會議和每月須向負責監察學校財務的校董遞交月報外,校長還須出席校董會核下負責監察學術發展、校園福音事工、學生助學金之委員會,以 及辦學團體之教育部會議。

8.          成立由中、小學校長組成之“中、小學導向委員會”,尋求一條龍學校之發展方向和協調彼此之發展工作。中、小學共同訂定四個未來的發展目標,並獲得校董會通過。有關目標如下:

                     i.                在學校福音工方面,中、小學會強調教職員在學校生活中把聖經真理活出來,藉著行道來表達從神而來的信、望和愛,由他們主導學生團契的工作,並與東涌靈糧堂的同工合作,以鼓勵學生返教會。

                   ii.                在教與學方面,中、小學會致力發展校本課程,改善課堂教學和評核的質素,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處理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並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iii.                在學校政策 policy)、活動計劃(program)、推行過程(process)、校園建設(place)和教師發展(people)五方面落實“賢慧教育”精神,務求學生在富尊重、信任、樂觀的環境下培養出正確的“自我觀”(self-concept)和“看事物的角度”(perception)

                         iv.                在“一條龍”中、小學教育的合作方面,中、小學會共同訂定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中一至中三階段的課程目標,令日後的教學及評估,更有方向和效益。

9.          中、小學同屬一個校董會,中、小學校長須一起出席校董會會議,以增加彼此間溝通。在資源運用上,中、小學曾進行以下措施:

·          舉辦中、小學同學皆可參加的課外活動,並共同分擔導師費用。

·          共同購買中、小學皆需要之物品和器材,物盡其用。

·          由中學的會計負責製作中、小學的財務報告,以便校董會更準確掌握中、小學的財務狀況。


乙部:管理工作評估:

        據研究顯示,學校的效能主要以 (1)工作滿足感、(2)學業成績和 (3)持分者對學校的觀感作為指標。由於學生的學業已於第二課作出交代,因此,有關此部份的評估會集中在工作滿足感和持分者對學校的觀感兩方面。評估工作安排的詳情如下:

 

一. 評估目標:

1.          主要評估員工在工作上的滿足感

2.          教職員對領導及管理階層的意見

3.          教職員對工友及校務處員工表現的意見

 

二. 評估方法:

觀感評估(Perception Analysis):學校表現問卷調查

 

三. 評估對象:

全體老師(包括教學助理)

 

四. 評估結果:   

                             i.                學校表現評估教師問卷調查結果:

 

問題

老師回應(%)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問卷甲部:

 

 

 

 

我清楚學校本年的教育目標和關注事項。

0.0

 

0.0

57.1

42.9

校長領導有方。

0.0

0.0

21.4

78.6

我能參與學校的決策。

0.0

7.1

57.1

35.7

管理層會慎重考慮我的意見。

0.0

0.0

64.3

35.7

學校本年的教育目標和關注事項切合學生的須要。

0.0

0.0

50.0

50.0

學校鼓勵我們創新。

0.0

0.0

50.0

50.0

校方公平地分配工作。*

0.0

0.0

78.6

7.1

我的工作範圍和職責有清晰的界定。*

0.0

7.1

78.6

7.1

我有足夠機會表達對學校的意見。

0.0

7.1

64.3

28.6

我有足夠的渠道向管理層表達不滿。

0.0

0.0

78.6

21.4

管理層與教師的工作關係和諧。

0.0

0.0

57.1

42.9

教師之間的關係良好。*

0.0

14.3

71.4

14.3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

教師與非教學人員的工作關係和諧。

0.0

0.0

64.3

35.7

我們經常交流教學心得。

0.0

21.4

64.3

14.3

我們共同參與擬定教學計劃。*

0.0

7.1

78.6

7.1

我們有團隊精神,士氣良好。*

0.0

0.0

64.3

21.4

我對工作環境感到滿意。

0.0

0.0

35.7

64.3

學校提供足夠資源,支援我的教學工作。

0.0

0.0

64.3

35.7

我在工作上得到文員及工友的支援。

0.0

0.0

21.4

78.6

學校重視我們的貢獻。

0.0

0.0

57.1

42.9

我在本校任教很有意義。

0.0

0.0

35.7

57.1

我感覺學校工作壓力很大。*

7.1

64.3

14.3

0.0

問卷乙部:

 

 

 

 

我能夠從工作中找到滿足感。

0.0

0.0

57.1

42.9

#學校教職員(連教學助理)人數共15人,收回問卷14份。

*回應不足100%者,表示有同工選擇“沒意見”。

 

                           ii.                學校表現評估教師問卷調查結果(書面意見):

 

對象

意見

校長

·           親切、投入、為學生設想、有領導能力、有明確方向、口才了得。

·           為人開明,接受意見,給同工適當的發展空間和支持。

·           一個很聰明亦有領導才能的校長,做事目標明確,亦很細心留意神旨意的人。平易近人。

·           能認真地聽取各同工的意見,常和同工溝通,讓同工清楚知道學校發展方向。

·           讓老師有空間思考教與學的問題。讓同學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

·           校長很愛護學生、老師及工友、從你的日常行為便看得到。
請繼續這份愛心來發展學校各項目。

·           友善,樂於聆聽同工的心聲,主動關心同工的需要。

·           勤奮,做事親力親為;對同工友善、親切;做事投入、認真;腦筋靈活,反應快;是位有理想、有行動的校長。

·           親自帶領校園生活組的工作,與同工共同努力,肯定同工的貢獻。

·           多點休息。

 

 


 

對象

意見

工友

·           非常合作,有責任感、工作非常有效率。

·           很友善,亦盡心盡力去協助同工完成各項的工作。

·           很是專業,所交待的工作,火速完成,效率罕見,兼且親切友善,禮貎周周。

·           (肯定)以最快的做得最好的速度,完成工作,有禮貎。

·           從來不拒絕任何工作。

·           你們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成為老師隨時的幫助。而且,每位工友及校務處同工亦十分友善,使人不怕對你們提出請求。

·           友善,工作態度認真,有效率。

·           十分勤力,樂意協助各同工之工作;多才多藝;對人和藹。

·           幾近完美。

·           有效率,肯執生。

·           好合作、有"sense"(大部份)。

 

對象

意見

校務處職員

·           非常合作,可幫助老師。吳小姐表現專業,希望郭小姐可以開朗些。

·           校務處同事做事恰當。

·           有效率、亦友善對待人,不論老師或工友。

·           很專業,能急我們所急,許多困難,一到校務處就"化為烏有"。

·           同工十分友善及專業,安排得宜。

·           對同工有很大的包容。提供即時的幫助。

·           你們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成為老師隨時的幫助。而且,每位工友及校務處同工亦十分友善,使人不怕對你們提出請求。

·           工作有效率,樂於協助老師。

·           樂意協助同工之工作;常面露笑容,十分親切。可嘗試拉近各校務處同工與其他同工之關係。

·           效能極高。

·           彼此配搭不計較。

·           合作、有效率。

 

對象

意見

老師

 

 

 

 

 

·           關係良好,整體能表現出專業精神。

·           增加溝通和認識。

·           大致協作上都不錯,同工中間亦能看見彼此相顧、忍耐及同心。

·           專業、專業、專業;同心、同心、同心;喜樂、喜樂、喜樂。

·           相處融洽,個別因性格問題,要多點時間融化、磨合。

·           反應敏捷,「執生」能力強。

·           彼此支持、鼓勵及包容。

·           各同工皆投入工作,對教育下一代有承擔。同工之間可加強溝通及合作,以發揮更佳的團隊精神。

·           尚在學習適應階段,but on the right track。

·           大部分的同工易於合作,對工作認真,有承擔。

·           多點活動和溝通的空間。

 

Q8. 有沒有其他意見?

·           有校如此,夫復何求?

·           暫時未想到。有意見會向校方反映的了!

·           願怡中人不要跌入"急功近利","一仗功成萬骨枯"的陷阱,讓我們實是求是,建立真正的賢慧教育。

·           工作範圍若能清晰及分配得宜會更好。

·           求上帝加力!請為各同工開設分享、祈禱小組、多交流。

·           可以早些通知一些學生活動,如:與平日課堂時間不同的更改等。

·           訂定3C時間,很好。

·           宜深化導師陪伴的閱讀計劃。

·           舉辦特別活動,如家長晚會、表演等,宜盡早訂定,以讓同工或同學有較長的時間準備及排練。

·           各同工之權責,分工可更清晰;彼此之協調、溝通應加強。

 

五. 評估分析:

有關結果據顯示,老師們普遍明白和認同學校的方向,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機會參與意見,以及有空間創新。同工間之關係良好,在工作方面的需要亦大致得到支援,工作有滿足感,整體士氣良好。然而,在工作分配方面、工作範圍和職責的界定仍有需要改進的空間。

 

六. 建議:

                             i.                開放更多的正式溝通和決策的渠道,以進一步鼓勵同工給予意見和參與重大決定。

                           ii.                校方須改善分工及清楚界定同工之工作範圍和職責。

                          iii.                完善管理架構,以應付學生及老師人數倍增的挑戰。


Warning: include(../menu/footer.php) [function.include]: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C:\AppServ\www\info\report.php on line 8437

Warning: include() [function.include]: Failed opening '../menu/footer.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C:\php5\pear') in C:\AppServ\www\info\report.php on line 8437